党委精心“开单”政府精准“抓药”——龙南市开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征程
访问量: 作者:叶晨安 来源:龙南市林业局 更新时间:2025-02-10 16:38:4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关键之匙,是促进经济转型的强劲动力,关乎国家生态战略的稳固实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宏观格局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林业管理与发展模式的局限日益凸显,资源配置低效、产业结构失衡、生态服务功能未能充分释放等问题交织。龙南作为林业资源富集之地,亦深受其困。集体林改已非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在此关键节点,龙南以破局之姿,开启党委“开单”、政府“抓药”的创新实践,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行动。
一、党委“开单”:高瞻远瞩绘蓝图
(一)开出“总单”——总林长令携机制领航林改方向
市级总林长签发2024年龙南市2号总林长令——《关于切实抓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令》,作为开出的“总单”,从宏观层面明确改革的总体方向与核心目标,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与资源投入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浪潮中,在改革进程中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在“林长+检察长”机制基础上,探索构建“林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警长”四长联动工作机制,形成行政执法、刑事侦查、检察监督和司法审判同向发力的生态保护新格局,有力地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前行,保障广大林农权益,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筑牢坚实根基。
(二)开出“清单”——制定深化林改本级实施清单
为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龙南市特成立贯彻落实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推进工作专班。结合上级改革要求与本地林业实际状况,谋划制定了《龙南市贯彻落实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推进工作清单》。以抓重点、强优势、创特色为工作思路,详细罗列出六大项16小项具体任务,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主体与时间节点,为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与操作框架,确保改革工作有序、高效、规范地开展。
(三)开出“底单”——摸清林地权属产业发展底数
工作专班积极带动镇村全面摸清“六个底数”,建立台账,定期形成汇报,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其一,需要延包林地的家庭承包户及面积底数,为后续的林地承包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其二,梳理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底数,以疏解问题为最终目标,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其三,适合林权流转以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林地位置和面积底数,为推动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其四,本辖区需要依法调出公益林范围的底数,确保公益林的调整符合法律法规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其五,林地承包经营的合同数量及保管情况底数,为林地承包经营提供法律保障。其六,统计承担林业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数量底数,为林改提供组织和人力保障。经初步摸排,龙南市在省动员会后共发放林权类不动产证279本,发证面积达2.09万亩;集体林改期间林权证发放107403本,面积达191.6034万亩,其中集体统一经营面积41.1742万亩,责任山面积59.0758万亩,自留山面积48.8万亩。
二、政府“抓药”:精准施策促发展
(一)施“疏肝药”——学习宣传明思路
主动开展外出考察学习活动,赴浙江淳安、安吉,福建武平、上杭以及上饶德兴等9个县(市)学习先进林改经验,详细了解各地在“三权分置”、现代林业产业、创新金融服务、基层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的创新举措与运行机制,明确“改什么”“怎么改”“谁去改”,进一步疏通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思路梗阻,为龙南改革工作找准方向。组建由领导班子带队的专业小组深入乡镇基层一线开展宣讲,指导乡村理顺机制、规范程序,全面提升乡镇干部和广大群众对集体林改的知晓度、理解度和参与度,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促进林改政策在乡镇基层的落地实施。
(二)用“理气药”——林权流转促发展
积极服务、引导流转双方签订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合同》,确保流出山场无纠纷、无争议。2023年东江乡黄沙村村民委员会以转包的形式将村集体409.4亩林地使用权、森林林木所有权流转至龙南市畲山湖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用于油茶发展等经济产业。建设生态油茶示范基地和铁皮石斛生态栽培基地,树立了示范样板,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林农”运作模式,带动油茶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并借机大力发展旅游民宿产业,以打造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收入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将“林下经济+油茶+旅游+餐饮+民宿”产业融合模式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带活农村产业,实现农旅、商旅和文旅一体化发展。
(三)下“化积药”——经营权证“三同步”
始终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谋划出台《龙南市林业经营收益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林地经营权、收益权等权益归属,解决林地承包经营手续不完善、收益分配不明确等问题,保障林业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更好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探索以“三同步”方式落实经营收益权证办理工作,一是办理经营收益权证和解决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相同步,二是办理经营收益权证和换发林权证(不动产权证)相同步,三是办理经营收益权证和促进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相同步,破解林下经济确权难、融资难问题,激活沉睡的生态资源,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四)配“通络药”——防火服务两手抓
防火道路建设与基层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两不误、两促进,着力打通服务林农“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增发国债项目资金于防火道建设,合理规划并分三个标段推进,建设24条森林防火应急道路,总长达78.5公里,涵盖13个乡镇及林场,增强森林草原防火阻隔能力,提升火灾应急处置效率,筑牢森林资源安全防线。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设股室增设杨村、程龙、武当、汶龙、里仁、龙南镇等6个基层服务站作为定点支撑机构,承担指导乡镇片区林业技术和执法工作的重要职责,为林农提供全方位服务,及时解决林农难题,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五)注“补血药”——国储碳汇双助力
国储与碳汇双管齐下,规划并实施相关项目。制定《龙南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我市国家储备林建设总规模为19.50万亩,其中安基山林场2023年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共建设集约人工林栽培1045亩,力争增加森林资源储备,提升森林质量。探索林业碳汇开发交易模式,完成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预计可开发林地12.9万亩,充分挖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打通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的通道,为“两山转换”提供有力支撑。
(六)敷“养颜药”——发展特色产业带
根据本地资源优势,确定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方向,以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带动林下经济产业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推进村集体合作社与种植养殖大户联合建设种养殖基地,与周边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用工协议,将沿线的森林资源、旅游景点、林农村落有机串联起来连成一个整体,打造形成50公里森林可持续经营产业发展示范带,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截至目前,已成功打造“夹湖乡老树油茶产业带”“里陂村枫林驿铁皮石斛产业基地”“九连山镇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畲山湖茶旅园”等一批高标准示范基地。
龙南通过“开单”“抓药”的协同创新,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征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未来,龙南将继续深化改革成果,不断探索创新,以更坚定的步伐迈向生态文明与经济繁荣的新高度,为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贡献更多的“龙南智慧”与“龙南力量”。
(叶晨安)(责任编辑:钟媛)